首页   >   新闻中心   >   头条热点

“2018中国企业500强”榜单公布

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:2018-09-27

2018中国企业500强”榜单公布 争创世界一流企业任重道远

世界一流企业应该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,具有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和经济规模,具有很强的全球配置资源能力。

9月2日,“2018中国企业500强”对外公布。打开榜单分析报告,中国大企业上榜世界500强的数量从上年的115家增至120家,仅比美国上榜企业数量少6家,稳居世界第二;排行榜上中国内地企业数量约是10年前的3倍。

“我国已有部分企业在一些产品和技术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,但在人才、品牌、文化、商业模式等方面,特别是创新能力、标准话语权、国际公认度等方面,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仍然为数不多。争创世界一流企业任重道远,需要我们敢做善为、奋起直追。”中国企业联合会、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说。

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在增长,世界地位也稳中有升

中国的跨国大企业,这一年的进步有多大?

与历史对比,9月2日公布的“2018中国跨国公司100大” 显示,入围门槛为72.22亿元,比上年增长17.49%;且海外资产占比、海外营业收入占比、海外员工占比分别为18.79%、20.86%、9.76%,较上年分别提高2.78、1.32、0.77个百分点,海外资产与海外收入持续快于海外人员增长,成为推动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因素。

与国际对标,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继续增加。在“2018世界500强”榜单上,中国内地上榜企业为107家,比上年增加2家。中国内地和美国企业占世界500强将近一半,合计数量为233家。日本上榜企业以52家跟随其后,后面依次为德国、法国和英国。

看发展潜力,“2018世界500强”共有33家企业首次上榜或重新上榜,其中10家来自中国内地,包括招商局集团、雪松控股、象屿集团、兖矿集团、鞍钢集团、首钢集团、中国太平保险集团、泰康保险集团、河南能源化工集团、青岛海尔。

“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500强新进企业最重要的培育‘摇篮’。”中国企业联合会首席研究员缪荣说。

不仅是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在增长,中国企业的世界地位也稳中有升。

中国企业的国际排名整体上升。上榜世界500强的120家中国企业中,除13家新进榜企业外,有60家中国企业排名上升,平均上升了43.78个名次,其中53家内地企业排名平均上升了45.91个名次。

位居行业世界前三的中国企业明显增多。“2018世界500强”中国内地企业涉及28个行业。在这28个行业中,有32家中国企业进入行业前三,比上年多2家,尤其是在商业银行、工程与建筑、房地产3个行业,中国企业囊括了行业前三。

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布局继续优化。缪荣介绍, 2017年,我国企业共实施完成海外并购项目341起,分布在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,涉及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。

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。在英国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“全球品牌500强”的榜单中,中国品牌所占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3%升至2018年的15%,上榜品牌总价值从2008年的92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9115亿美元,10年间增长近9倍。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“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”中,中国首次进入前20名,位列第17,排名提高5位,是前2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。

中国大企业国际化程度、效益水平、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

中国大企业确实表现不俗,然而差距也比较明显。

“一般来说,世界一流企业应该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,具有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和经济规模,具有很强的全球配置资源能力。与这样的标准相比,我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。”王忠禹说。

——尽管体量庞大,但国际化程度明显落后。

《2018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》显示,“2018中国跨国公司100大”的平均跨国指数只有15.8%,不仅远远低于“2018世界跨国公司100大”的平均跨国指数61.91%,而且也低于“2017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100大”的平均跨国指数37.32%。

“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、海外营业收入、海外员工的比例都急需提高,海外经营业绩也亟待改善。”缪荣介绍,“2018中国跨国公司100大”的平均海外资产比例、海外营业收入比例、海外员工比例分别只有18.79%、20.86%与9.76%,而“2018世界跨国公司100大”则高达62.15%、64.93%与58.65%。

——尽管体量庞大,但企业效益仍有待提高。

“2018中国企业500强”的营业收入利润率、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.5%、9.6%,比世界500强低了1.8个百分点和1.3个百分点;世界500强平均利润38亿美元,中国500强约为其1/4。

即便是将同为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相比较,在效益层面,中国企业追赶的步伐也需要加快。美国企业人均销售收入53万美元,约为中国企业的1.6倍;美国企业人均利润4万美元,是中国企业的2.35倍。

——尽管体量庞大,但技术创新竞争力仍然不强。

“近年来,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强度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,但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仍明显偏低。”缪荣说,“2018中国企业500强”共申报发明专利34.55万件,比上年500强大幅增长51.72%,增速较上年提高了31.79个百分点。然而,“2018中国企业500强”专利总量中,发明专利占比仅为36.16%,尽管比“2013中国企业500强”提高了10.65个百分点,却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企业90%以上的占比。

这样的差距缘何而来?

“从国际比较看,我国大企业对规模扩张的偏好较为明显,相当一部分中国大企业都倾向于优先做大企业规模。”缪荣说,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,中国大企业倾向于快速做大规模有一定的合理性,但过于追求规模的扩张,会分散企业有限资源,导致企业无法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积累,从而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在规模扩张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,这可能迫使企业提高资产负债率,推升企业财务风险。此外,过快进行大量并购重组,由于整合风险,可能给企业持续稳健增长埋下隐患。

中国大企业应转变规模扩张偏好,以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

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。如今中国500强,还需再添一把劲,再加一把油,朝着既定目标,坚定信心、蹄疾步稳。

——凝心聚力,矢志不移,强化创新驱动发展,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上下功夫。

中国大企业应当转变规模扩张偏好,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,将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入到企业做精、做优、做强,以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。

“心无旁骛专攻主业,潍柴实现了从小到大、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。潍柴在全世界整合资源布局,是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事情。”中国500强企业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,企业的收入、利润分别从2008年的500亿元、2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00多亿元、100多亿元,就是专注带来的回报。“10年来我们立足‘高端’,仅发动机板块的研发投入就超过了150亿元,每年研发占比超过5%。”

——抢抓机遇,互利共赢,以全球视野谋划发展,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。

当前国际上单边主义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,中国大企业须积极利用全球规则、全球标准,结合企业自身优势,主动参与世界竞争与合作,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,增强产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。

“中国企业要在世界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,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。本着开放性的创新思路,海尔近年来整合全球资源,已形成一个完善的全球研发体系。国际四大标准组织之一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已通过建议书,由海尔牵头制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国际标准。”中国500强企业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,近年来海尔主推的COSMOPlat(大规模定制平台)也是海尔国际化的硕果,“这是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制定的制造模式类国际标准。”

——攻坚克难,大胆探索,深入推进企业改革,更大程度激发内在动力。

企业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员工,如何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,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,调动每一位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、创造性,是全世界所有大企业都需要攻克的难题。

“要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上下功夫,建立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,激励更多的员工干事创业;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,让担当负责的经营管理人员放下包袱、轻装上阵。”王忠禹说,“谁排斥变革,谁拒绝创新,谁就会落后于时代,谁就会被历史淘汰。希望越来越多的我国大企业能够不畏艰难看长远,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,向中高端迈进。”

投资中国 Copyright @ 2025 中国日报版权所有